宝博体育1月13日,青海举行“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海平,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总经济师蔡佩云,省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田剑,省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处处长董君来,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局副局长张学元,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白永军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通过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2021年12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下面,有请赵海平副局长作情况介绍。
首先,我谨代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和全省林草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林草事业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很高兴为大家介绍《青海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
林业草原保护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博体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草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林业草原部门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全面优化保护地体系,109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9处,保护地面积增加3.41万平方公里。严格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系统开展林、草、湿、荒治理修复,森林覆盖率达到7.5%,森林蓄积量增加到4993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湿地保护率达到64.3%,林草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完成林草机构、集体林权制度、森林保险制度、天然林保护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在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前所未有的进步。站在新的起点,国家《“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林草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是我们乘势而上、深入践行“三个最大”、“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打造生态文明“八个新高地”,持续推进“四地”建设,实现“一优两高”战略目标,宝博体育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关键五年。全省林草系统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习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聚焦“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四地”建设,以国家公园示范省为引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文明八个新高地、建设大美青海作出新贡献。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提高,生态质量总体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国家公园示范省基本建成,“中华水塔”全面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金山银山路径不断丰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做出更大林草贡献。
一是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优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300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5%,湿地保护率不低于66%,国家公园占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不少于7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5万公顷。
二是生态惠民产业加快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实现“五百亿三体系”的林草产业建设目标,即“十四五”林草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形成严格的林草生态产业资源保护体系、高质量的现代林草生态产业体系、繁荣的林草生态产业文化体系。
三是生态公共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以河湟流域人口聚集区和重点城镇等为重点,建立自然教育体验场所和平台,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康养、游憩等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国土绿化质量,创新高原干旱地区人居环境改善新路径,增强林草固碳减排能力。
四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林草事业现代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法治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林草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区)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加完善。
展望到2035年,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林草固碳减排贡献进一步增强,青海特色生态文明体系全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实现,生态文明高地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美丽青海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一、深入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以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设为基础,深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全面推动建立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建立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布局融合、目标融合、任务融合、工程融合、政策融合,造林、种草、自然保护地建设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
二、持续推进保护“中华水塔”行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让良好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高品质生活的支撑点、展现大美青海底色的发力点,宝博体育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三、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合理布局各类绿化空间,科学节俭开展城乡绿化美化,推动国土绿化由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转变,由人工增绿为主向自然增绿为主转变,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四、全面推行森林草原湿地休养生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统筹自然恢复和科学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湿地休养生息和保护修复,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五、着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管体系,全面保护高寒生态系统和世界第三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安全,打造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新高地。
六、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和文化振兴。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瞄准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林业草原产业富民惠民成效。
七、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林草碳汇计量监测,探索建立林草碳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多元化交易模式。
八、全面深化林业草原改革。深化林业草原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持续推进和探索草原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草行政审批改革,巩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
九、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治理制度,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投入体系,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和完善法治保障制度、资源保护制度、林业草原发展激励制度、林业草原发展投入政策机制、林业草原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健全林草事业现代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林草发展创新能力。
十、加强基础支撑与保障能力建设。构建完善林草支撑保障体系,夯实保护发展基础,维护资源安全,有效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全面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规划顺利实施,提出了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健全林业草原机构队伍、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实施监督等4方面要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按期完成、落地见效。
以上是《青海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总体情况。下面,我们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谢谢赵海平副局长的情况介绍。现在各位媒体朋友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作为全省林草规划工作的主管部门,请问是如何谋划、考虑、布局“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工作的?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为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全省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林草局于2019年7月开始启动《青海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12月完成《规划》基本思路稿,并在林草系统内部开展集中讨论。2020年8月,编制完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先后多次征求国家林草局、省直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州政府意见。编制过程中,注重贯彻习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来青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做到与国家部委最新规划及重要政策文件相对接相一致。2021年4月,《规划》通过省林草局党组会议审议,5月通过专家评审,6月形成报批稿呈省政府。8月,省政府办公厅对《规划》文本再次征求16个省直部门单位和8个市州政府意见建议,与相关地区和部门沟通一致并通过省司法厅合法性审查,最终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宝博体育11月15日,省政府召开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青海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12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省林草局办公室转发各市州林草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事业单位,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在保护发展目标设定上,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一体保护融合发展,从生态安全、生态惠民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4方面,规划了11项目标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2项,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其余各项为预期性指标,主要包括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国家公园占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等。
二是在保护发展总体布局上,以青海“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体系为重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构建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流域和河湟谷地等5大生态板块的林业草原保护发展格局。
三是在重大工程项目设计上,结合林业草原保护发展重大任务,明确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国土绿化、草原生态保护、湿地保护恢复、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惠民、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支撑保障等9项重点工程。并结合“双重”规划和青海实际保护修复需求,系统规划布局了一批区域性重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全力推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工作。2021年7月2日至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调研组来青就“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开展专题调研,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工作。围绕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去年10月12日,习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亲自宣布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我省第一个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为下一步正式设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认真谋划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编制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方案》《青海湖流域符合性认定报告》《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报告》,并由省政府报至国家林草局。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科考工作已全面启动,编制完成科考技术方案,将为起草国家公园申报材料提供真实有效的科学依据。
三是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编制完成《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和《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合理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矛盾冲突问题。研究制定并印发了自然保护地分级管理办法等18项制度办法,出台了《自然保护地监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等4项省级地方标准,印发了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自然教育工作大纲。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申报材料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正式获批。
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全力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动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积极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做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贡献。
“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省委省政府连续高规格召开国土绿化动员大会,推行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绿化委员会“双组长”制度,启动实施《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和《青海省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共完成国土绿化141万公顷,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增进人民生态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合理布局各类绿化空间,科学节俭开展城乡绿化美化,推动国土绿化由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转变,由人工增绿为主向自然修复为主转变。规划到2025年完成国土绿化151万公顷。每年完成义务植树1500万株。
我局正在编制《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精准确定我省科学绿化的目标任务,将以国家工程为依托,以五大生态板块为主战场,加强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等为主,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快推进西宁海东南北两山绿化工程、黄河两岸和降务河沿岸造林绿化工程,重点实施好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在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度开展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提升区域生态稳定性。加大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草原是我省重要的生态资源,草原的保利修复对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请问:“十三五”草原保护修复取得了哪些成效,“十四五”将如何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谢谢。
草原是我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是草原牧区各族人民群众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游牧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绿色农产品的重要输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退牧还草、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及退化草原人工种草修复试点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和项目,累计封育草原330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1650万亩,防控草原有害生物13995万亩。经过努力我省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草原生态状况和生产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57.4%,比2015年提高3.8百分点,鲜草产量12085万吨,比2015年提高2.4百分点。但是,我省草原生态脆弱的形势依然严峻,重度退化草原达到8343万亩,草原保护修复任务仍还十分艰巨。
省政府印发的《青海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我省草原保护发展的目标。我们在此基础上,编制全省草原保护修复、草原利用及草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草原工作重点。
一是夯实草原工作基础。依据国土三调结果,开展草原生态综合监测、基况监测、有害生物普查等工作,全面查清草原基况,推进智慧草原建设,构建林草一体化工作格局。
二是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草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行黑土滩治理五年行动,围栏封育2550万亩,治理沙化草地124万亩,黑土滩(坡)640.5万亩,改良退化草原863万亩、人工种草196万亩,防控草原有害生物1.5亿亩,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是推进草原修养生息。完善落实第三轮奖补政策,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落实禁牧27405万亩,草畜平衡39589万亩,加大草原生态修复示范区和草畜平衡示范县建设,积极推广返青期休牧和划区轮牧技术,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四是加强草原资源管理。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从严管控基本草原,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依法规范矿藏开采、工程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等征占用草原的审核审批,强化草原资源监管。
五是促进草原合理利用。以实现草畜平衡为目标,合理控制在天然草原放牧牲畜数量,提高科学饲养和放牧管理水平,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价值实现的新途径,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十四五”新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6个。拓展草原碳汇研究,增强草原固碳能力。
一、抓好“十四五”时期资源管理,林长制是重要抓手。依托林长制,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目前,我省省、宝博体育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已全面建立,各地党委领导、属地负责、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工作机制初步构建。下一步我们要通过林长制的全面推行,聚集资源和力量推进林草事业发展,使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更有力度、更高质量,逐步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问题。
二、林草执法监管工作将持续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依法治林治草,强化林草资源用途管制,完善法制工作机构参与林草资源管理决策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统筹整合林草执法监管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加大林草执法力度,严格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保护发展林草资源。
三、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在林草资源监测中的应用。2021年,我们以国土三调成果为统一底板,开展了全省林草资源综合生态监测评价工作,形成了统一时点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持续以林草综合监测数据为基础,以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实现林草资源多维度、全天候、全覆盖监测,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林草综合监测制度,提升林草资源管理水平,为打造“八个新高地”奠定基础。
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为宣传推动林草保护发展所做的工作,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关心、支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为建设美丽青海做出新贡献。